【院長的話】鴻海研究院願景與使命:產業技術知識平台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影響力

成立鴻海研究院,起心動念來自兩個方向:身為台灣營收最多的企業,對社會與產業可以有什麼貢獻?企業又應該如何維持技術成長動能,永續經營?而貫穿這兩個方向的核心價值,則是重視「基礎」與「分享」的組織文化。

維持成長動能、永續經營是每家企業最重要的挑戰,而前瞻的技術研發則是帶領鴻海集團持續前進的動力。過去研發的工作由各事業群負責,但由於業績有起有落,如果業績下降通常第一個被撙節的預算就是研發。然而,研發不應被視為費用,而是對於未來的投資。

因此,我們決定成立鴻海研究院來擔綱研發工作,事業群則負責產品製造、營運與獲利。而在請教過諮詢委員和業界先進的意見後,我們很明確定位由研究院負責未來三到七年的前瞻技術研發,而三年之內的研發,也就是將已成熟技術產品化的工作,仍然由事業群負責。

以技術驅動提高台灣的全球能見度

研究院下設五個研究所,其中AI、半導體和通訊都是與集團3+3計畫(指「三大未來產業」與「三大核心技術」,前者為電動車、數位健康、機器人;後者為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新世代通訊)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,而資通訊安全則是每個領域都要關注的問題;展望未來五年,量子計算無疑是最具顛覆創新爆發力的科技,也是必須提早布局的重點。因此從研究院的架構,可以看出我們對未來技術的布局。

更重要的是,從過去到現在,鴻海集團在科技製造服務業累積豐碩成果,也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。若從台灣的角度出發,期待世界更深入了解台灣產業的技術成長與影響力,相信鴻海會是最佳平台之一。

那麼,我們期待讓世界看見什麼?

大家都知道,過去半世紀台灣產業以製造代工見長,早期是Microsoft、Intel的產品製造夥伴,接著又是Android和Apple等大型科技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對象。但雖然如此,面對全球供應鏈快速重組與產業轉型的挑戰,未來已經無法再倚賴過去的方式創造價值時,必須重新思考:台灣既已累積很多經驗與能力,為什麼不能突破代工格局,發揮技術影響力,在全球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共同定義未來?

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技術影響力,更認識台灣,這是鴻海研究院的使命與定位。

做為一個開放的平台,從2021年開始,我們透過每年10月鴻海科技日(HHTD)、每季固定舉辦科技論壇NExT Forum,以及多種產業科普內容的推廣,找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介紹關鍵產業技術進展,並結合台灣產學研界研究成果,毫不藏私地與各界分享,提升台灣產業技術能見度,並擴大影響力。

重視分享的文化打造知識平台

分享(sharing),是鴻海研究院最重要的基本精神。我在台灣出生、受教育,後來在美國創業,明顯感受到西方社會對於分享的重視,使得他們很快速累積知識與文明,透過各種方式擴大影響力,進而形塑了我們如今的生活模式與產業遊戲規則。

例如專利制度,很多人誤以為是為了保護智財權,其實保護只是手段,真正目的仍是分享。透過給予保護和誘因的制度設計,鼓勵大家分享發明研究成果,而後續研究者就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,繼續延伸或提升。藉由這樣的制度設計,不須浪費人類的聰明才智重複地研發,還能集合眾人之力,有效累積既有知識並持續精進。而這正是我們推動平台的基本精神。

另一個重要的基本精神,則是對於知識基礎(fundamental)的認知與思考。過去台灣教育因為產業型態的關係,偏重於應用,而缺乏對基礎與本質的深入探究。然而,面對快速變動且愈趨複雜的產業未來,唯有掌握最基本的道理,才能撥開資訊喧囂迷霧,洞察可能的變化方向;也只有真正了解基礎,才有辦法深入淺出、提綱挈領地分享。

三大尊重 奠定鴻海轉型基礎

研究院的成立,是鴻海集團F3.0轉型的里程碑,但轉型並不只是研究院的工作,是集團每個事業體與研究院共同的目標。因此我們有相同的三個基本原則:尊重文化、尊重制度與尊重個人。

鴻海集團成立四十多年,是由過去累積的許多傳統打造出今日成就,因此有其存在價值,是我們必須尊重的。而制度則是多年來集體智慧濃縮所在,也是維繫集團正常運作基礎。如同美國百年來的強大,來自於良好制度,可以維持穩定運作且不斷進步,不會因人而異,同樣值得尊重。

至於尊重個人,則是期待每位同仁認同自己的工作,不僅能夠有使命感、有熱情、承擔責任,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發揮專長,貢獻組織的同時,也實現自我價值。

鴻海研究院2021年元月正式掛牌,至今已滿一年。在執行長與各位所長的帶領下,對於未來發展方向已有共識,雖然仍有進步空間,但成果已相當令人滿意。未來,透過研究院團隊的分享與合作,相信必定能夠走向我們所期待的未來。

⊕本文選自鴻海研究院2021年鑑

返回頂端